发布时间:2023-03-11 12:56:10 | 一起网
2022年广西高考报名时间间早前已公布了,不知不觉,离高考只有十几天了!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千万不能掉链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2年广西高考报名时间及志愿填报时间的相关安排,供大家参考!
2022年广西高考报名时间:10月22日-11月5日
2022年广西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2022年广西高考志愿填报时间预计6月24日开始进行,具体已教育局公布为准!
广西高考成绩查询入口
广西招生考试院(http://www.gxeea.cn/),等到2021年广西高考成绩查询入口开放,大家点击进去,按照要求即可查询,由于时间比较提前,大家可以把网址收藏起来,到时候直接点击就能查询成绩了。h
广西高考成绩查询方式
登录广西招生考试院官网的"系统导航—成绩查询"栏目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及规则
1.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想在大都市里读书学习,还是想在安静的地方学习,亦或是想在有名气的好大学中求学。一切都要遵从自己的意愿,勉强报的志愿,如果你在大学里不喜欢了,只会浪费你的大学时间。
2.本科生填报高考志愿,个人觉得可以把学校的比重放大,专业的比重变小。毕竟本科阶段是接触不到真正的行业尖端的,只是为后期的深入研究打基础。所以能上好学校就尽量去好学校,即便专业调剂,进校后一般学校也都会提供转专业的机会,到时候好好学抓住机会转专业就可以了。
3.平行志愿的考生,在填报志愿高校顺位时,一定要有梯度,要拉开档次。比如A顺位的高校预估提档线一定要比B顺位的高校预估提档线高出很多,至少15分的样子。其次,B顺位和C顺位,都要报好学校且风险较小的高校。还有就是,最后的两个学校,一定要报肯定能上的学校。
4.在评估专业录取风险的时候,可以查看该专业去年和前年的录取最低分数,以及其在当年的排名。如果你今年的排名高于其或者相当,那就可以放心的填报志愿。如果低了或者低很多,就只能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了。
志愿填报密码的重要提示
如遗忘个人初始密码,可在首页点击“忘记志愿填报密码”,通过绑定电话接收验证码的方式在网站上进行更改; 如未绑定 手机号码的 ,考生须携带准考证、有效身份证(或户口本)或高考报名所在地招生办(考试院)要求的证明材料,到高考报名所在地 招生办(考试院) 或其指定的高考报名站办理。
2021年强基计划将于4月8日陆续启动报名,对于想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一定要提前了解好各方面的消息,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1强基计划报名攻略_强基计划报考指南大全,欢迎阅读!
什么是强基模式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强基计划所谓“强基”到底是什么意思。
按照官方介绍,强基计划的全称是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强基计划报名时间一起网
按照往年经验推测,一般强基计划报名时间通常在正式招生的前10-20天左右。准备时间非常紧张!所以,打算报名的同学一定要提前准备好报名材料!
强基计划报名材料
根据2020年的经验,大多数高校强基计划不需要单独提交报名材料,但仍有电子科大、重大、中海洋等部分高校仍然需要上传个人陈述等报名材料;北大、清华需要平时成绩、个人陈述、获奖证书等全套材料。即使报名时不需要材料的高校,也需要在报名结束后准备综合素质评价表。而报名材料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1、报名申请表;
2、自荐信/个人陈述;
3、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
4、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5、推荐信;
6、高中阶段获奖证书及证明材料;
7、其他可证明材料;
8、高校特殊要求提供的材料。
PS:请同学们关注各个学校的官网,仔细查看其招生要求,看看自己的目标学校是不是需要特殊的申请材料!
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范围有哪些?
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高校会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并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具体高校的招生计划,请关注招生简章。
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招生对象一般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综合素质优秀;
第二类:基础学科拔尖。
具体报名条件详见试点高校简章。
报名注意事项
◇ 高校简章一般要求不得兼报多所高校。
◇ 需注意部分高校有分省招生计划,请仔细阅读简章。
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后,高校如何培养?
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