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2022重庆文理学院录取分数线(预测) 湖南高考分数线(最新)

发布时间:2023-04-04 22:05:34 | 一起网

2022重庆文理学院录取分数线(预测)

重庆文理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那么,2022重庆文理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2年重庆文理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重庆文理学院录取分数线还尚未公布,待公布小编将为大家更新,大家可以参考一下2021年重庆文理学院录取分数线。

2021年重庆文理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1、2021年重庆文理学院在江苏历史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5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32182;

2、2021年重庆文理学院在福建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5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50732;

3、2021年重庆文理学院在河北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1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14847;

4、2021年重庆文理学院在甘肃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9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40021;

5、2021年重庆文理学院在宁夏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05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4366;一起网

重庆文理学院学校简介

重庆文理学院(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位于重庆市,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其前身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渝州教育学院分别创办于1976年和1972年;2001年5月,两校合并组建为重庆渝西学院;2005年4月,学校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

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红河、星湖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767亩,校舍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89万册(含电子图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亿元;设有19个二级学院,开设了66个本科专业;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80余人、副高级职称人员400余人;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2万人,留学生100余人,联合培养研究生累计400余名。2021年学校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机械、材料与化工、农业等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分数与排位、高校与专业、兴趣与发展是志愿填报的重要参考因素

1.科学定位志愿填报范围

有些考生认为“分数优先”就是分数高的就能录取是片面的。排位在1000位后的考生,填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被录取的可能性很小。平行志愿也存在风险,定位不能过高。那么,怎样做到科学定位呢?这就需要参考往年录取数据(最起码要参考近三年数据。参考2020年及以前录取数据时,选考“历史”的可参考文科数据,选考“物理”的可参考理科数据。由于去年是第一年实施新高考录取政策,无论是考生还是高校,都是全新的尝试。有些高校没有充分考虑考生选考情况等,以致专业组设置不够合理,今年不少高校专业组设置有一定幅度的调整。要特别注意,既要参考2021年专业组录取数据(可参考高校各专业组的最低分数范围和最低排位范围,也要参考2020年的录取数据)。

一是需要参考排位、分数和校线差(含排位差);二是热门高校(名校)一般专业间录取位次偏差较大,建议精确到专业排位;三是对比招生计划数量变化情况,如出现大幅缩减,须谨慎研判;四是合理安排省内外高校比例,不少省外高校被严重“低估”。

为帮助考生了解往年录取情况和今年的招生计划,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出版了《广东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志愿填报指南》《广东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含历史、物理和体育艺术3个版本)》,并推出高考志愿填报辅助平台,留意考试院公告信息。

特别注意:要正确选择自己选考类别对应的《招生专业目录》版本;《志愿填报指南》里面的专业组代码和专业代码是2021年的,今年的代码以《招生专业目录》的为准,千万不能搞错,张冠李戴。

2.合理安排院校专业组志愿梯度和顺序

基于平行志愿投档原则,填报志愿时要有合理的梯度和顺序,否则就有可能出现高分低录等情况。所以为了避免风险,建议大家按照“冲、稳、保”的思路填报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不能出现“波浪形”,更不能出现“递增形”的排序),拉开梯度。

可选择8-10个理想院校专业组作为“冲”的志愿(热门专业一般上不了,目标是保学校);

选择20-25个与成绩“门当户对”的高校专业组作为“稳”志愿(上热门专业也有一定困难,主要目标还是保学校,专业选择上可以冲一冲) ;

选择10-15个比自己成绩稍低点的高校专业组作为“保”志愿(一般能选好专业,目标是保专业)。

3.重视专业选择

进入高校能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快乐的,未来从事的职业与就读专业、兴趣契合度高,可有效促进职业发展。因此,专业选择至关重要。

(1)“冷热”专业要结合。要客观对待所谓冷门和热门专业,千万不要跟风选择、随波逐流。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成绩不太突出学生容易落榜。即使被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另外,专业选择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目前特别火热的专业,在4年7年甚至10年后未必火热。正确的做法是“冷热”结合。细读所报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专业录取原则,根据专业“冷热”,按照“冲、稳、保”原则填报,专业间的梯度要拉开。如果自身分数较低,且该校低分专业有自己无法接受的专业,建议换一所高校填报。如果都能接受,建议填报专业服从调剂。

(2)专业内涵要了解。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在培养方向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要了解专业的内涵,主要有:主干课程,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实力,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重点学科,同类专业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等。不能仅从专业的字面意思揣测专业,也不能道听途说。专业信息可以从招生章程、高校官网、“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以及软科、ESI等专业排名中获得。

(3)兴趣爱好、身体条件须考虑。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能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方法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发展探索更有针对性),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自身特性包括: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所及、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如果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很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如果考生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选择市场营销专业就不太合适了。另外,有些专业对身体条件有要求(在《招生专业目录》上有注明),请选择适合自身身体条件的专业报考。

(4)尽可能服从专业调剂。退档原因一般除了体检不符合要求、综合素质评价有不良记录以外,还有一点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专业志愿填报不合理(一般是分数偏低)且不服从调剂。以平行志愿为例,省招办投档比例为1:1,也就是说有1000个招生计划就投1000个档案,只要能够分到专业且其他方面都合格,那就肯定会被录取。然而,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专业志愿填报期望过高且不服从专业调剂,以致出现退档的情况。平行志愿一次投档率一般在90%以上,由于不再对同一志愿组志愿补投档,退档考生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录取。退档考生在征集志愿时可选择院校和专业都将会大幅减少且竞争更激烈,落差非常大,甚至落选。

湖南高考分数线(最新)

2022年湖南高考录取分数线已经公布,想必同学们都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今年湖南的分数线是多少,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2湖南高考分数线(最新),希望大家喜欢!

2022湖南高考分数线出炉:

志愿填报的10大误区与对策

误区1:认为平行志愿可多次投档,没有先后顺序

对策:把平行志愿政策研究透

解析:平行志愿的特点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检索、一次投档”。平行志愿的6所高校在投档中只作为一个志愿,只享受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考生被投档,即使被退档,也不能再投到本轮投档的其他高校。

平行志愿填报高校也有先后顺序,并且平行志愿的投档是在分数优先的前提下遵循志愿顺序进行的,投档时,电脑从考生第一志愿高校开始检索,如果考生第一志愿高校报“低”了,即便后面还报了与自己分数相当的“高”校,则也只能“优先”被第一志愿的“低”校录取了。

误区2: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对策:别冷落了招生章程

解析: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课程)的要求,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由此可见招生简章里面的信息介绍很关键,不可轻易忽视。

误区3: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

对策: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都要拉开梯度

解析:志愿梯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院校志愿梯度,二是专业志愿梯度。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就全国来讲基本分两种情况:

1.实行平行志愿的地区: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但也不是不考虑,在考虑梯度问题时,建议考生对照往年的分数,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个学校要填一个保险系数高的。

2.实行非平行志愿地区:把握两个方面:首先,第一志愿最关键;其次,后续志愿基本上应该考虑往年一般报考人数不满并且曾经招过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学校。

误区4:全部填报热门专业

对策:“冷热”专业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解析:在填报志愿时,建议考生和家长客观对待冷门和热门专业,科学、理性选择专业志愿,千万不要跟风选择、随波逐流。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5:只凭专业名称选择填报

对策: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如课程设计、就业去向等

解析: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误区6:不服从专业调剂

对策: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应该统筹考虑

解析: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掌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你被调剂到的专业极有可能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一般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则会失去了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误区7: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对策:警惕“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

解析:平行志愿填报虽然减少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同样存在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

虽然教育考试部门从减少投档而被退档的矛盾出发把投档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退档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档,也将直接进入征求志愿。这是平行志愿填报最大的风险。

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数在所有被投档该学校考生中偏低;填报专业志愿太高,且志愿不服从调剂。当然,如果高校实行“进档即取”的原则,那么,只要分数达到投档线,志愿服从调剂,就不会退档,落榜生将大大减少。

2.定位不准确的风险。

3.志愿没有梯度的风险。

误区8:选择专业时不考虑兴趣和特长

对策:选择专业要扬长避短

解析:在选择高考志愿时,要考虑考生的自身特性。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就拿上边这个考生来说,首先,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就是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其次,这个考生性格内向,平日少言寡语,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父母选择让孩子学医,将来当医生势必要面对众多各种各样的患者。医患接触是必不可少的诊疗环节,而孩子的性格特征不适合当医生,父母没有考虑到这点。

误区9: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

对策: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解析: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上大学就会造成一个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是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误区10: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来报志愿

对策: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解析:在一些咨询会上,不少高校会粘贴出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本是一个参考系数,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对号进座”。

实际上,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系统根据考生输入的往年高考分数区间,给出高校录取平均分和专业平均分。

志愿填报三大核心原则

“志愿填报说大也大,比如涉及生涯规划的问题,3013所高校,林林总总700多个专业。但说小也小,实际上对于多数人没有太大选择余地,也比较简单。”

第一:学校优先原则

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能上双一流,不上“双非”院校!以此类推。

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现在也流行笼统地说“双一流”院校);其次是省属本科、高职高专等等。

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

随着大学招生越来越多,学生分层严重的同时,大学在出口把关不严,看出身的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目前,全国每年招收800多万大学生(含本专科生),每年也毕业800多万,淘汰率很低,没有办法,只能看入口了,这就是大家看院校出身的根本原因。大家不要拿80年代大学生层次区别不大说事,那时的人如果能上专科学校,放到现在至少都是985了。

其实看学校出身是世界通则,不止中国,比如哈佛的人,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会在意这一点。哈佛本科的申请录取比只有5%左右,但到了硕士层面,能被录取的就更少了。

本科是你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要更加重视。

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一本二本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社会上的学校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而决定的一个分类标准。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

你恰恰需要充分利用这样一点。比如,如果有985学校部分专业在二本招生,那就去报,最后那块牌子最重要。

一般来说,西北东北地区的985高校分数都比较低,但学校很不错,比如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当时在西北布局的2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后来西北大学下放陕西,她就成了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再比如吉林大学,与此类似。最后想推荐的是一个特别的985高校,西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在西安,属于前国防科工委(现在属于工信部),实力强悍,也是最早入选985高校的,论资历在现有的985高校也属于前列,但因为地域影响,影响力下降。

对于更多的考生,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发达地区的好一点。非要选好坏,建议注意学校历史,一般来讲,大学还是讲究文化积淀传承的,历史长的老本科学校,可优先选择。

第二:地域原则

北京上海优先,其次需要考虑各大区首位城市。

在哪里上大学非常重要,毫无疑问,北京上海首选,其次建议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沿海地区。有两个地方比较特别,一个是杭州,一个是深圳,需要特别提出。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见世面的问题。在中国,没有比北京上海更发达的城市了,你见的世面有多大,也决定了你的理想与定位。其次,也没有比他们有更多好学校的地方了,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这是所有高楼大厦解决不了的。

对于北京上海的孩子,给你们一个忠告,此条不适合你们,你们已经见过这种世面了,你们需要其他的,最好离开本地上大学,你的收获会更大,因为你们欠缺的不是眼界,是生活,离开父母生存,是了解中国,了解更丰富的中国。

麻烦的是,北京上海分数都太高,很多人难以有条件选择,多数孩子不得不去其他地方,那么,我们注意选择各大地区的首位城市。如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南地区的重庆、成都,西北地区的西安,东北的沈阳。其次是这些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如东北的大连,东南的厦门。原因非常简单,这些地方都是好大学聚集的地方,不仅都有985、211学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布局的一个大学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生态环境非常好。比如西安,在90年代还是高校最聚集的地区,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而且多数是部属老牌高校(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这里面纠结的就是沈阳,原来在东北布局的重要的大学都不在沈阳,比如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在长春,工科重点大学在大连,还有一个重要的工科学校哈工大在哈尔滨。

重庆是原来副中心城市里最特殊的,现在是直辖市了,有一个非常好的重庆大学,还有一个有资历的西南大学,211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杭州和深圳,主要是着眼未来。深圳已经超越香港,广州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大城市了。杭州孕育了阿里巴巴,深圳大学培养了腾讯的马化腾,深圳还有华为等顶尖高科技公司,随着杭州、深圳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开眼界,必须考虑这两座城市了。

第三:专业原则

能上更好学校的学生,可以暂不考虑这一原则;只能上专科的学生,要坚持选喜欢的专业。

其实很多人往往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恰恰是最不需要纠结的一个问题。

一是学什么就一定做什么吗?看看你父母,看看你父母的周围,有多少人是学什么就干什么的?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基本是学什么不干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什么不决定你的一生与职业,你能否在这个行业做到最优秀才决定了你的一生。

二是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对于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家境好的孩子,基本是否定的,往往是准备读完研究生再说。如此,更不需要纠结了。研究生再换专业,很多学校与老师更喜欢复合型人才,即跨专业的。

三是你确定你想好了学什么吗?其实对于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没有想清楚是正常的,甚至半年后就后悔也是正常的。美国大学制度就是考虑到18岁时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学什么,因此,强调宽口径培养,按大类招生,包括换专业如喝凉水,非常自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正因为此,你更不需要纠结了,读硕士时再说,尤其是专业与学校选择发生矛盾时,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是专业。

四是实在想不清楚时,给你两个建议:

(1)学数学。数学是学科之母,未来换专业时更受欢迎,比如经济学、金融、管理等等。8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是学数学出身的。当然,你想换计算机等工科更没有问题。学数学只是因为你想不清楚才选择,主要是为未来考虑打算,不是让你以此为生,不是让你当第一名,不要发憷。

(2)学英语。几乎任何技能都能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但惟独语言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拿下的。原因非常简单,这是一个死功夫,没有捷径。但语言又是一个放大器,比如你是开出租车的,如果英语好会怎么样?同时,未来无论出国还是考研,英语都是必须过关的,对于很多学习浮躁的人,不如先花四年把英语拿下,也是一个不知道学什么时的选择之一。

当然,你如果只是能在一般应用型大学,三本或者高职高专,那么专业就比什么都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比如软件工程,最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专业,如市场营销之类。这是和那些有更多选择权的学生不同的。

最后总结一下,学校第一,如果能上985,原则上就不要纠结专业、地区,尤其是专业,纠结地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能让你决然的,是985、211这种层次区别,细微的差距上,就算了,不值得你牺牲太多。特别提醒的是,招生中的一本二本是你最不需要关注的,但却可以利用的。

三个原则卡下来,其实你可以考虑选择的学校就很少了,在平行志愿下,还有什么难题吗?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一起网:www.152677.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2022重庆文理学院录取分数线(预测) 湖南高考分数线(最新)”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