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6省份高考加分政策出炉 北京高考加分政策1月底前报批

发布时间:2023-04-04 15:13:25 | 一起网

6省份高考加分政策出炉 北京上海20分“封顶”

人民网北京4月21日电 目前北京、上海、重庆、江苏、辽宁和新疆等6个省区市已经发布2016年高考加分政策。其中,北京上海的加分政策主要包括对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重大比赛获奖者等先进对象和竞赛优胜对象的鼓励性加分,还包括对烈士子女、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学生等的补偿性加分。

无论北京还是上海,今年的加分政策都是20分“封顶”,能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向高校提供档案仅涉及两类人群: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那么,哪些人群可以享受增加10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的优惠政策?查阅2016年招生规定发现,北京涉及三类人群: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而上海能增加10分的仅限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这一类人群。上海对于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省籍青年仅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

在增加5分的群体中,发现,北京上海都对省级应届优秀学生增加5分,而上海应届生中高一高二连续两年获得市区县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称号的学生也将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

对于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的应届生,北京上海都有增加5分的优惠政策,但是具体到项目和认定条件则有所差异。比如北京项目限定为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10项,并要求通过全市统一测试;而上海的要求则更加严苛,只对田径、游泳2个项目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直接加分,对于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羽毛球、网球、射击等8个项目,除了要求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还同时要求获得由市体育局和市教委共同认可的一系列比赛成绩。

北京上海两地对于竞赛优胜对象的加分项目相同,而且均是增加5分,涉及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等多个项目。

对于少数民族,北京和上海都将增加5分,但是该政策仅适用于北京上海市属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根据上海的规定,从2017年起少数民族加分对象将调整为高中阶段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

此外,在2016年高考加分政策中,北京将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而上海则为获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三等奖以上、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个人全能奖的学生增加5分。

--------------------------------
相关链接:

2016年高考招生政策及照顾政策汇总

北京高考加分政策2015年1月底前报批

  17日,教育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昨日(18日)透露,2015年北京市高考加分政策会在2015年1月底之前上报教育部,审批通过后会在适当时机公布。

  对于《意见》中提到的取消奥赛、体特生等6项加分的要求,昨日(18日)部分北京市教师、校长及教育机构相关负责人均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该政策符合为学生减负、真正培养特长的需求,且不会对学生应试及机构教育产生过大影响。

  新政:市三好、市优干加分或取消

  根据《意见》,2015年1月1日起将取消的全国性加分为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体育特长生等5项,地方性加分中的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也将取消。

  此前获得相应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加分资格将由其生源所在地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

  近日,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市2015年高考加分政策正在研究中,将在2015年1月底前报送教育部审批,通过后会在适当时间公布,具体细则均在研究中,但公示办法和内容会按照教育部规定执行。

  据了解,今年北京加分照顾考生共有19类,其中地方性加分包括三类,若2015年取消市三好、市优干后,仅剩“少数民族”一类。今年北京共有11282人获高考加分,以上三类考生9600余人,占所有加分考生的85%。

  按教育部意见,2015年北京市在公示加分照顾对象时,有可能在目前的考生区县、学校、考生号、姓名和照顾类型基础上,增加性别、相关佐证材料、审核单位以及审核人员名单等信息。

  反响:早有心理预期影响不大

  《意见》公布后,便有高考考生家长表示加分变动比较大,但赞成取消,“本来就不该加分”。

  近日有北京市某重点高中物理老师分析称,取消奥赛等获奖加分对于学生备考心理影响不大,“早有心理准备”,他说,在多年前便已听说该项加分可能取消,所以学生和教师都不会过于关注此事。

  该教师认为,该政策若真正实行,避免了学生为加分而盲目参加比赛,反而有利于学生培养出真正的兴趣,“实际上减轻了学生负担”。

  另一所重点高中的校长同样认为,该项政策调整不会带来太大影响,“体特、艺术生都会有其他出口。”他说,例如大学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中,都会考虑这些方面。

  “考生们会认为自己的机会反而增加了。”近日,赵晓林院长分析,取消各类加分的政策使得考生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对绝大部分考生来说意味着高考的公平性得到了进一步保证。

  对教育培训机构来说,该政策的影响“无伤大局”,赵晓林表示,竞赛、艺体等只是这些机构课程体系里的一小部分,但专门做竞赛培训的机构则可能面临战略上的转型,压力会比较大。

  调查

  七成受访者:加分项“过多过滥”

  调查名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关于高考加分政策意见的网络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9791名网友

  71.57%的受访者认为现行高考加分项目“偏多”及“过多过滥”。

  61.12%受访者认为应减少加分。

  47.31%的受访者认为应保留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但仅限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一起网

与“6省份高考加分政策出炉 北京高考加分政策1月底前报批”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